近年来,一些不法小贩使用电池液浸泡水果的新闻时有曝光,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着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。小贩之所以铤而走险,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原因:
电池液中的硫酸成分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。硫酸能抑制微生物生长,延缓水果腐烂,从外观上让水果看起来更新鲜、更诱人。尤其对于易腐水果如荔枝、龙眼等,这种方法能显著延长其‘卖相’保持时间。
成本极低是重要诱因。相比正规的食品级保鲜剂,废旧电池的获取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一些小贩从废弃电池中取出电解液,兑水后浸泡水果,以极低的成本实现‘保鲜’效果。
这种非法手段还能让水果外观更加鲜艳。电池液能一定程度地保持水果色泽,使其看起来更加新鲜饱满,从而吸引消费者购买。
这种所谓的‘保鲜’方式危害极大:
- 健康风险:电池液中含有的铅、汞、镉等重金属会渗透到果肉中,长期食用会导致重金属中毒,损害神经系统、肾脏等器官。
- 化学伤害:硫酸等强腐蚀性物质会破坏水果的营养成分,同时可能对消费者的消化道造成灼伤。
- 监管漏洞:这种隐蔽的违法手段难以通过肉眼识别,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挑战。
消费者在购买水果时应注意: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家;不贪图异常鲜艳的外观;购买后充分清洗;发现问题及时向监管部门举报。
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市场监管,严厉打击此类违法行为,同时普及食品安全知识,让消费者具备基本的辨识能力,共同维护舌尖上的安全。